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重点并非数字

2015-09-02   365电力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据称是空前量化,几乎全以数字指标明确目标。...

  (二)做好供电保障,服务社会民生

  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发展需要,适度超前建设配电网;

  建设中心城市(区)核心区域高可靠性示范区。2020年,建成20个示范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99%,达到国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2020年,建成60个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建设示范区。将住宅小区供电工程纳入配电网统一规划,规范建设、专款专用。

  力争2020年,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72%,用户年均停电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综合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7.0%。

  2015年,解决520万户“低电压”问题,2016年,再解决400万户,至2020年,基本实现低电压问题的全面治理。

  通过电网延伸和光伏、风电、小水电等供电方式,2015年解决全部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全面改善藏区用电水平。2020年,藏区电网供电能力达到本省(自治区)平均水平。

  南疆配电网建设。做好喀什市、和田市、阿图什市等人口聚集地区配电网建设,增加电源布点,满足用电需要;

  (三)优化完善结构,消除薄弱环节

  按照供电区“不交叉、不重叠”原则,合理划分变电站供电范围,解决网架结构不清晰问题;合理设置中压线路分段点和联络点,提升中压线路联络率,提高配电网转供能力。

  2020年,中心城市(区)高压配电网“N-1”通过率达98%,中压配电网线路联络率达到94%。

  2020年,城镇高压配电网“N-1”通过率达94%,中压线路联络率达82%。

  (四)推进标准配置,提升装备水平

  采用先进物联网、现代传感和信息通信等技术,实现设备、通道运行状态及外部环境的在线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大中城市加快启动地下综合管廊示范试点工程,部分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综合管廊项目。将供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排水等管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应独立建设电力舱。

  更新改造配电开关。2020年全面完成开关无油化改造,开关无油化率达到100%。

  提高电缆化率。2020年,中心城市(区)核心区新建线路电缆化率达到60%。

  (五)推广适用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有序开展电能替代。在集中供暖、工商业、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广热泵、电采暖、电锅炉、双蓄等电能替代技术;在铁路、汽车运输等领域以电代油,提高交通电气化水平;推广港口岸电技术,部署新型船舶岸电供电设施;推广空港陆电、油机改电等新兴项目。力争2020年,实施电能替代电量6300亿千瓦时以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加快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推广电动汽车有序充电、V2G及充放储一体化运营技术,实现城市及城际间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2020年满足1.2万座充换电站、480万台充电桩接入需求,为5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推进实施岸电工程。2015-2017年,在上海港、浙江宁波港、江苏连云港港、辽宁大连港、福建厦门港、河北沧州渤海新区港口、重庆朝天门码头等港口开展船舶岸电试点工程建设,2020年,累计完成不少于50%港口的岸电工程建设。

  电采暖推广应用。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业等领域推广大型以电代煤(气)项目,开展电采暖替代燃煤锅炉的示范工程;在城镇、乡村、城中村等散煤消耗区域,鼓励“煤改电”工程,在住宅建筑中鼓励采用电采暖类供热设备,结合用电需求做好已有配电网的增容改造。

  (六)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可观可控

  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心城市(区)、城镇地区推广集中式配电自动化方案,合理配置配电终端,缩短故障停电时间,逐步实现网络自愈重构;乡村地区推广简易配电自动化,提高故障定位能力,切实提高实用化水平。

  加强配电通信网支撑。坚持一二次协调的原则,同步规划建设配电通信网;确保通信带宽容量裕度;中心城市(区)加强10千伏通信接入网的光纤建设,有效支撑配电自动化遥控可靠动作和用电信息采集业务;

  城镇及乡村地区加强35千伏电网的配套光纤建设,10千伏通信接入网主要采用无线、载波通信方式;积极探索电力光纤通信全业务和增值信息服务模式,全面支撑智能电网建设。2020年,配电通信网覆盖率达到95%。

  推进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加快智能电表推广应用,全面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推进用户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2020年,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90%。

  2020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

  (七)推动智能互联,打造服务平台

  推进配电网储能应用试点工程,提高设备利用率;

  实现能源、信息双向流动,逐步构建以能源流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有序建设主动配电网、分布式多能源互补等示范工程,提高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协调能力。

  以智能电表为载体,建设智能计量系统,打造智能服务平台,全面支撑用户信息互动、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放电、港口岸电、电采暖等业务,鼓励用户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现与电网协调互动。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雪儿)

上一篇:光热发电行业探索股权众筹模式建太阳能示范电站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推荐

余热发电与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相互影响

余热发电与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相互影响

由于余热发电项目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成为水泥企业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全文]

杨强:通过互联网让能源更智慧

杨强:通过互联网让能源更智慧

“创新中国行之保定站-中国电谷˙智慧能源创新峰会”于2015年8月29日召开。上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