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电力体制改革两会后或提速 价格改革成核心抓手

2013-03-18 09:26:50      365采购网新闻资讯中心
点击:

  3月14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经人大表决通过,电监会撤销成为定局。

  电监会这一始于电力改革设置的机构被撤销,其功能并入新组建的能源局,在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等多位能源行业人士看来,某种意义上宣告了过去十年电力改革的失败。但随着我国大能源监管格局基本成型,一位在职期间主推电力体制改革的领导即将履职,却使市场看到了电力改革重启的迹象。

  “尴尬”电监会

  电监会成立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内,其中最主要的“价格监管”和“市场准入监管”两大主要市场监管权力仍归控国家发改委。

  “电监会并入能源局,并不意外,事实上电监会早已经被边缘化。”一位来自西北电监部门的职员张先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从 2002年成立,到2013年被并入能源局,存在仅11年的电监会,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短命”的正部级事业单位之一。按照电改5号文要求设定电监会的职责为制定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根据市场情况,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电价建议;监督检查电力企业生产质量标准,颁发和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处理电力市场纠纷;负责监督社会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

  然而,在电监会成立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内,其中最主要的“价格监管”和“市场准入监管”两大主要市场监管权力仍归控国家发改委。

  “按理来说,在电力行业我们电监会派出机构,行使的是监管职能,应该高于其他的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但是现在发文或者机要,都把我们电监部门和其他的电力单位并列,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的监管位势。”上述张先生称。不仅没有监管权力,在资产管理上,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在国资委手中,而企业财务制度的监督权以财政部为主导,在电监会手中的,只有电价建议权和电力业务许可证准入权和安全质量监管权。这也让电监会对大型电力央企的约束权限日渐甚微。

  亦有行业人士称,电监会不单在决定权受限于发改委、能源局的各个职能部门,同时也在监管对象上处处碰壁。

  在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为了弱化区域电网,推出了国家、区域、省级三级电力市场。对此,电监会下属电改办(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致函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提供有关建设三级电力市场书面报告,并对建设行为作出解释,但是直到其对外宣称三级电力市场成立,国家电网都未予答复。

  没有权利,自然难有作为。2003年,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给电监会将要完成的使命标注了命题——政企分开、厂网分开、输配分开,最终完成电价改革。随着电监会并入国家能源局的落锤定音,显然把最终的使命留给了“后来者”。

  电改或提速

  新的国家能源局的主要职能为,拟定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并且负责监督管理职能。

  在这一背景下,倡导“阶梯电价”制度的吴新雄或执掌能源局的消息传出后,市场焦点自然聚焦电改之路将如何推进。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电监会应电力体制改革而生,现在并入国家能源局之后,同属于发改委管理”,这一设置,也暗示电力体制改革未走完的路,仍将在国家发改委的大框架下,加速推进。

  据前述消息人士透露,新的国家能源局的主要职能为,拟定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并且负责监督管理职能。而发改委主要是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能源协调衔接。

  翻开吴新雄的履历,其担任江西省省长期间,不仅力推光伏、核电项目的实施,更力促区域电力体制改革。对于电力改革的复杂性并不陌生。

  华能集团一位消息人士称,吴新雄2011年接掌电监会时,包括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长江电力等多家大型发电企业均纷纷对外宣布要上调上网电价。而同时,国家电网也适时发布预测称,我国在2011年将迎来历史最高用电高峰期,预测出现用电缺口高达4000万千瓦时。“上述动作都堪称下马威。”该人士笑称。

  他表示,随后,吴新雄以对外(电力行业基层)积极开展调研、对内(电力行业内部高层)暂时搁置不理的应对之策,巧妙化解了上述“围攻”。

  “虽然五大电力集团与两大电网很强势,但在吴新雄眼里,他们都只是企业,并不存在央企的特殊性,所有的游戏规则,应该由电监会说了算。”另一位电监会人士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吴新雄提出,要想监管好电力市场,关键是要找准定位。对此,吴新雄提出了六个监管方向,安全监管、市场准入监管、价格和成本监管、交易监管、节能减排监管、供电服务监管。

  “吴新雄的电改之路,也在按照三步走原则推进,第一步是巩固之前的厂网分离成绩,让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完全剥离,同时兼顾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提高发电企业收益,压缩供电企业输配价差及获利水平。”该人士称。

  吴新雄时期推进的“阶梯电价”则为电改第二步,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即通过价格杠杆,放大电力行业GDP总量,进而实现借助总量调控进行行业内部利益再分配。“分配的结果,则是让发电企业巨亏现象得以止步。”

  来自大智慧的数据显示,预计2012年度五大发电集团总盈利将超过400亿元,2011年这一数据仅为181亿元。而从2008年到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亏损总额超过600亿元。

  这张成绩单也从侧面充分佐证了电改第二步的初步成功。

  显然,电改进程加快,为发电企业扭亏奠定了价格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电改已经完成,参照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方向,电改的核心是力促电力市场价格放开,我们距离这一终极目标,仍然很远。”他称,电改第二步即价格改革无法一步到位的掣肘,也让吴新雄计划中的电改第三步——输配分离,陷入窘局。

  武建东等多位长期关注电改进程的专业人士分析称,输配分离的前提是资源充沛、终端到位、价格灵活、竞争充分,但目前条件尚难以具备。

  电改核心在于价改

  如果没有电价形成的市场化机制,电力产业链上的利益构成体将很难有动力继续进行电力体制改革。

  显然,价格改革正成为电力改革的攻坚环节。

  2013年1月1日开始,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这被视作2013年能源电力领域市场化的最重要举措之一。

  但是近日记者了解到,由于价格并轨后,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对于2013年度或中长期电煤合同价格的分歧比较明显,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电企和煤炭集团围绕煤炭价格的“角力”。受观望情绪的影响,3月14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22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了2元 /吨。这也是该价格11个报告周期连续走跌。

  2012年,虽然五大发电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但众所周知,主要是源于2012年煤炭价格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假如煤炭市场价格再次走热,在没有长协煤的保证下,电煤顶牛势必重演,发电企业或再陷巨亏。

  如果没有电价形成的市场化机制,电力产业链上的利益构成体将很难有动力继续进行电力体制改革。

  “价格差异必然是形成竞争机制的最佳方案。”来自供电企业的基层管理者王海龙表示,长期以来,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都由政府来指导。不管是发电企业还是供电企业都无权决定电价的涨幅,即使亏损,也要保证足额的发电量于供电量。而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电价种类繁多,价格最低的诸如农业灌溉,最低每度不足0.2元。同时又有诸如商业用电和非居民用电这些高电价,基本都在1元/度左右。最基本的居民用电在0.5元/度左右。但是这些电价又是由诸如三峡建设基金、电力企业维管费等组成。

  王海龙认为,电力体制改革在实现价格市场化的同时,不能简单的一涨了之,更要在肩负社会责任的同时,引入多个竞争主体,通过竞争来实现服务升级,优胜劣汰。

  眼下一个契机来自于新能源领域。3月12日,发改委公布了光伏上网电价的最新补贴标准,其中放弃以往“一刀切”的方式,针对地域和发电方式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补贴标准。这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在倒逼企业提高竞争力,最终依靠市场机制达到平价上网。

  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只能降低火电投资额度,提高清洁能源比重。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并网发电均处于难落实的局面。

  “新能源发展属于能源局的管理范畴,电监会并入能源局后有望入改善新能源的上网问题。而绝大部分新能源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在市场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或许会成为推进电力价格改革的一个机会。”一发改委可在生能源协会专家表示。

上一篇:电工装备制造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原)
下一篇:越南斥资进行核电宣传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推荐

国家能源局召开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进点会

国家能源局召开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进点会

8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全文]

2014网络十大品牌评选--开始投票

2014网络十大品牌评选--开始投票

  目前,2014第二届电气行业网络十大品牌评选活动的活动报名环节正在火热进行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