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热点关注】薛禹胜谈特高压“走出去”:是挑战也是机遇

2014-12-24   365电力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  薛禹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他发明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EEAC理论与算法在国...

  追梦创新保持清醒

  特高压技术对能源安全及环境安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推动了众多专业的创新。对电力可靠性的分析、控制,及防御技术也有重要的推动,并启发了我们从更大范围及更高层次去思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单有赖于能源,还依赖于经济和环境安全,它们之间密切交互,相互影响。电力行业应该注重以电力为主的全方位的能源安全,它与一次能源与终端能源的革命密切相关,必须用大能源观的理念来对待。

  可再生能源不但难以直接以它们原来的形式输送,而且必须转换成电能后才能适用于大多数终端负荷,也才能在区域内共享能源。当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到发电用能50%,甚至更多时,电能的瞬时备用及旋转备用的调度问题不容小觑。没有强大可靠的远方输电网以及智能灵活的主动配电网,既无法在终端能源中实现电能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代替,也不可能协调各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终端能源的优化。

  电网是在广域内共享电能的传输平台和电力市场互动的物理平台,特高压技术有助于跨地域实现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终端能源之间的协调优化。这样的时空拓展需要跨领域的研究思维。当可再生能源在电能生产中绝对占优,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分布式储能系统遍地皆是,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在电力负荷中占优时,电网如何支撑电能这种核心的二次能源,承担一次能源与终端能源之间的桥梁作用,实现大能源范围的协调优化;如何在确保电力可靠性的同时支撑大能源安全及环境安全?

  大能源输送要协调输电、输煤、输气,及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电能通过电网实现大范围共享可再生能源的通衢。随着页岩气开发规模的增加,输气网与电网在规划与运营方面的交互必然增强,而分布式燃气发电及热电联产产生的热能则促进了热力网与配电网的关联。

  除了保证大能源系统的安全与充裕外,还需要研究资金流、物流、人才流、信息流的可靠性,以及政策与监管的影响,以支撑电力流及能源流的安全及其协调优化。

  从大能源的视角考虑各种能源的安全与优化,我们的知识领域也需要拓展。

  目前,中国的停电防御系统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对自然灾害的防御也取得初步成果,例如对雷电的防御、预警目前已经在工程中应用。但是,由于其监控范围仍侧重于电力系统内部,无法防御各种极端自然灾害及严重的一次能源事件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大停电。因此,必须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外部灾害的演化过程其机理,并将监测点及预测尽量推前到接近外部灾害的源头,从而为停电防御留出更长的预警时间。

  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后,电网覆盖地域越来越广,自然灾害叠加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应该如何处置,需要研究防御体系如何从电力系统内部外推到自然灾害影响的预测。交流和直流之间的互相影响提出了对于大范围控制系统当中的协调控制问题,不能像以前那样根据局部情况来进行判断。

  通过特高压电网积极推动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和终端能源中的电能替代。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必须提前考虑到用电模式变化的影响,碳交易、发电、需求侧、辅助服务等各种市场以及各类参与者博弈行为的影响,防患于未然。虽然十年来我们从未间断这方面的研究,也获得一些成果,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些新课题也加速了人才的培养。2004年,国网电科院在稳定分析与控制技术方面的人员约有40人。没有以上需求的推动,这个创新团队不会发展到今天200多人的规模。我想,中国特高压技术的成绩说明了中国人有信心。不是因为外国人没有搞成,所以我们就一定搞不成。这是我参与到特高压工程中的最大收获。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上一篇:2014电力设备制造业硕果累累 打造能源装备“升级版”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