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热点关注】薛禹胜谈特高压“走出去”:是挑战也是机遇

2014-12-24   365电力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  薛禹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他发明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EEAC理论与算法在国...

  薛禹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他发明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EEAC理论与算法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公认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和控制的最佳快速解析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电力系统在线稳定分析和控制,并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系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及优秀奖各1项。

  有压力更有信心

  特高压技术提出后,我就参与了咨询。虽然我做的工作很少,但仍然切身感受到特高压技术发展的艰辛。

  2004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特高压电网。我们就认真思考它对我国电网运行可靠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及时向国家电网公司调研小组汇报了关于特高压电网安全性对二次稳控系统的要求及对策的思考。

  2005年,有关部门对特高压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大量讨论,社会上也对建设特高压电网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当年年初就成立了顾问小组,年内我就参加了3次咨询会议。国家电网公司还委托中国工程院进行专题咨询。中国工程院广泛地组织了相关学部的院士组成咨询小组,同年内我也参与了3次咨询。咨询小组听取了不同观点的专家意见,经过认真讨论后对特高压工程给出了正面看法,同时要求建设的全过程要严谨客观地论证,进行风险分析,经济上要做到合理可行。在那一年,还召开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研讨会,国家发改委也组织了特高压技术研讨会。

  随着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对特高压技术开发必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强烈意识到中国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禀赋和地理分布特点对输电距离提出的严峻挑战。

  虽然在理念上,我从一开始就坚信,输电电压等级在可行范围内的提高有益于人类探索客观世界、掌握自然规律、促进技术发展、提高技术与经济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和团队深感肩上的责任与重担。

  电力界记忆犹新,在500千伏电压等级出现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新电压等级的电网尚未强壮到能将220千伏电网开环运行,故电磁环网的威胁十分严峻。显然,在只有极少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期间,类似的风险必然会再现。虽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相关行业的关注都集中在如何研发特高压一次设备及构建特高压输电系统,客观上对其投运后的停电防御问题则无暇充分考虑。但我和团队清醒地意识到,如何抵御各种内外扰动引发的大停电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必须主动地将此潜在的压力转化为当下的行动。

  2003年8月14日,北美发生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大停电,涉及8个州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影响5000万人口。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认为,电网的安全稳定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此后,国际电力界一直在广泛反思:为什么被认为国际上最强大的北美东部电网却未能在大停电的长过程演化中予以制止。该事件发生不到1个月,我发表了题为《综合防御由偶然故障演化为电力灾难—— 北美“8·14”大停电的警示》的文章,指出就事论事并不能有效避免再次发生大停电,而必须找到其深层次机理。指出人们在本来完全可以有作为的时间段内,却只能听任一连串的相继故障发生,并拖延了如此长的时间才恢复供电,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综合考虑体制、运营、监管、规划、信息、运行、控制、科技和人才等影响因素的停电防御框架。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次提出停电防御框架的概念。

  就在我苦苦构思该框架的具体构成时,中国建设特高压电网的议题被提出。这促使我们将停电防御框架的实现与特高压电网的需求结合,大大推进了对停电防御体系研究的进度及深度,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独创的电力系统稳定性量化算法,而其研究成果又支撑了特高压工程的建设、运行与控制。

  虽然在线稳定分析与控制环节在特高压工程的初期并不是问题的焦点,但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一投运,该环节的影响将立刻被突出。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我和团队感到的压力可想而知。无论在去机场途中还是在飞机上,只要没人与我交谈,我马上就会陷入沉思,而旅途的颠簸与周围的喧闹几乎不能影响我。我思索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证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后的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科学上的探索欲、社会责任感及工程使命感高度融合,使我们明知征途艰辛但仍然充满信心。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上一篇:2014电力设备制造业硕果累累 打造能源装备“升级版”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