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再电气化”实现中国能源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

2017-09-19   365电力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当前,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安全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正在向绿色、低碳、智能的方向加速转型。电能作为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

  当前,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安全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正在向绿色、低碳、智能的方向加速转型。电能作为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在各国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全球范围广泛推进的能源转型本质上是一次“再电气化”的过程。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时期的电气化进程,这一轮再电气化进程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生产环节大规模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和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提升;二是消费环节电能的利用范围大大扩展、利用程度不断深化,对其他终端能源消费品种呈现出广泛替代的趋势;三是以“大云物移”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使电能生产利用各环节的智能化、互动化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大国,在此轮能源转型中,将面临资源禀赋、环境保护、技术瓶颈等诸多困难和障碍。特别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需求放缓,在以煤为主的庞大存量空间和趋窄的增量空间进行结构优化调整,需要更好地转型路径顶层设计。“再电气化”发展战略的提出,聚焦中国能源基本问题,给出了一条体现中国特色和发挥中国优势的能源转型之路。

  1“再电气化”反映出当前中国能源转型的“焦点”和“痛点”

  中国能源转型必须统筹兼顾“资源可持续、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经济可承受”,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是在现有能源体系中单纯提高清洁能源或非化石能源比重,更重要的是要有能源体系的结构性变化。这就需要尊重能源资源的自然属性,并不断提高能源利用品质,逐步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建立以低碳、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系统,实现能源、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能源转型的“焦点”。

  构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能源系统是能源转型的重心和关键。长期以为中国的能源系统与化石能源特性高度耦合,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新能源大规模集约开发,以及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和各种新型用能设施大量接入,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品种与电能的深度耦合,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包容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客观上还存在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和安全稳定控制不足之处,如部分风光水资源富集地区弃风、弃光、弃水现象严重等。这也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痛点”。

  对症能源转型的“焦点”和“痛点”,需要将更多的风、光等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使用,即在生产和消费侧同步提高电气化水平。中国发电用能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已达42%,领先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35%~40%),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约22%,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23%~28%)差距不大;但清洁能源发电占比约1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25%),人均用电量约4100小时,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约6000小时),进一步提升电气化水平的潜力巨大。因此,在生产环节大力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发电,加大对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替代力度,在消费环节加大电能对其他终端用能形式的替代力度,积极推进新一轮电气化进程,实现能源生产侧和消费侧的“再电气化”,为中国未来成功实现能源转型开出一剂良方。

  2“再电气化”给出了破解当前能源基本矛盾的根本实现途径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能量需要,能源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不适应,是能源发展的根本矛盾。当前,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对于能源的需求主要呈现低碳、清洁、高效、智慧四大特质,如何以一种经济、合理的能源供给方式满足四大特质的能源需求,是破解中国当前能源基本矛盾的根本实现途径。

  “再电气化”有利于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的集中控碳与脱碳,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再电气化”在能源生产环节将更多的非化石能源转化为电力使用,替代高碳的化石能源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2016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较2015年提高1.3%,减排二氧化碳约1.7亿吨;同时通过把煤炭以发电形式集中利用,可采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进行集中控碳与脱碳;另外,在消费环节用电能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实现消费环节的碳减排。

  “再电气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支撑能源清洁转型。“再电气化”在能源生产环节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2016年,我国消纳清洁能源电量约15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100万吨、700万吨、230万吨。随着我国火电机组除尘及脱硫脱硝升级改造,按照《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规定,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可进一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高效集中控制。另外,消费侧电能对散烧煤等终端化石能源消费的深度替代,可有效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和由此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实现能源体系向清洁化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居民采暖、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可新增电量消费约4500亿千瓦时,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30万吨、210万吨、70万吨。

  “再电气化”有利于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能源高效转型。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可以由几乎所有一次能源转化得到,可获得性高,同时电能可以通过电动机等高效率转化方式,便捷地转化为机械能、热能等一切人类活动需要的能源形式。另外,电能的终端利用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0%以上,燃气的终端利用热效率约为50%~90%,燃煤的终端利用效率最低,通常不高于40%。综合来看,电气化水平提升可有效降低能耗。据统计,1990~2015年,我国电气化水平平均上升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下降3.6%。2016~2030年期间,预计电气化水平平均上升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下降2.6%。

  电气化有利于用能精细化控制,保障能源智慧转型。电力具备灵活可控、多元可变特性,可实现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更便捷和精准的互动。另外,通过与高级传感、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融合,电力具有自我管理与恢复、兼容性强等特点,满足多元化的能源消费需求,推动能源消费从单向、被动的用电方式,向互动、灵活的智能化用电方式转变。

  3“再电气化”全面契合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部署,是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能源基本问题的一次聚焦

  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中国当前发展全局、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的根本思想保证。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能源行业实现更高水平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再电气化”全面契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精神本质,是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能源基本问题的一次聚焦。

  契合创新发展理念,“再电气化”不是“纵向”的也不是渐进式的提升,而是“横向”的跨界乃至颠覆性的“重新定义”。传统的电气化更多的强调终端或“源、网、荷”某一部分的技术升级带来的电能指标变化,而新一轮电气化是包含了从生产到消费全环节的系统升级。技术方面,需要对包括生物燃料电池、碳捕捉利用和封存等前沿技术,大规模储能、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等重大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项目,煤电节能减排、柔性直流输电等先进成熟技术,以及依托核电、特高压输电等重点能源工程进行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方面,需要对包括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政府简政放权等一系列体制机制进行创新。

  契合协调发展理念,结构优化,综合平衡,产业协同,孕育衍生新商业模式。“再电气化”本质是以电为核心,尊重不同类型能源品质属性,统筹进行能源结构优化,综合平衡和产业协同,将协调的理念贯穿于能源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规划层面,坚持能源系统优化,形成不同能源品种、不同专项、不同区域、上下协调的统筹规划,提高协调发展水平。建设层面,通过能源产业布局的优化,实现调结构的目标,尤其要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传统能源过剩产能。运营层面,挖掘能源系统优化能力,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尤其要增强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和电网的和谐共进,提高能源系统运行效率。另外,“再电气化”将以电力为动力、数据为纽带,将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充分融合,由此孕育衍生的新商业模式将成为新型智慧能源系统的基础。

  契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效率和效益提升,将“绿色含量”作为发展品质的度量。绿色是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电气化发展的本色。这其中不仅包含了以风、光、水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绿色化;还包含了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煤电超低排放升级改造、能效升级等能效绿色化;同时,积极实施电能替代工程,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培育良好的市场服务和应用环境,形成用能质量绿色化;通过用能习惯的不断培养纠正,将节能意识潜移默化的根植于每个人心中,形成用能习惯的绿色化。最终,将“绿色含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品质的度量衡。

  契合开放发展理念,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中国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以互联电网为核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并与巴基斯坦、蒙古等周边国家规划建设互联电网,不断扩大“核电走出去”等一系列跨国合作,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营经济融入能源转型与电气化进程,诸多不适应的市场经济障碍随着新一轮改革被打破。“开放”的电气化进程成为新时期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的助推器。

  契合共享发展理念,释放改革红利,不断趋向人人享有资源可持续、经济可承受的清洁能源供应的“全面电气化”。“再电气化”是“全面电气化”的中间过程。一方面,要加大能源扶贫力度,通过光伏扶贫,重大能源工程扶贫等精准扶贫措施,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城乡配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为广大人民群众用上优质能源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智慧能源系统,使越来越多的人在享用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可以选择成为清洁能源的生产者。随着区块链等新一代智慧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将不断释放“共享”的力量,向着人人享有资源可持续、经济可承受的清洁能源供应的“全面电气化”时代不断迈进。

  “再电气化”是在对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历程高度总结、当前所陷桎梏深刻洞察、未来演进趋势有力把握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通过生产环节的绿色电气化,消费环节的广泛电气化以及整个系统的智能电气化,总揽推动了能源革命的全面协调,统筹谋划了能源转型的全面升级,成为构建中国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的根本途径。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雪儿)

上一篇:物联网技术中的安全防范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推荐

发展永续能源 浮动式风力发电前景佳

发展永续能源 浮动式风力发电前景佳

政府致力推动离岸风能开发,以2025年建置3GW为发展目标。因此,为建置前瞻更先进的...[全文]

中国高铁首套智能化变电站“常州造” 输变电企业也快速抢跑

中国高铁首套智能化变电站“常州造” 输变电企业也快速抢跑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渗透到发电、输变电、调度等各个环节,其中,智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