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总理下煤矿 中央要对煤炭供给侧改革“动刀子”?

2016-01-07   365电力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 当中国煤炭行业从“黄金时代”跌入“铁锈时代”,周边一片唱衰之际,国家领导人的一线到访似乎给产业带来了那么一点阳光。...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当中国煤炭行业从“黄金时代”跌入“铁锈时代”,周边一片唱衰之际,国家领导人的一线到访似乎给产业带来了那么一点阳光。

  元旦假期刚过,习近平和李克强就开始忙着去全国各地调研了。新年第一站,习近平主席去了重庆,李克强总理去了山西。5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山西焦煤集团官地矿考察,总理井下乘车6公里、步行1公里才来到垂直深度300多米的综采工作面;整个井下考察历时2小时。

  在满脸黝黑的矿工人丛中,总理紧紧握着他们的手说:“你们自己常年在黑暗的井下工作,却照亮了他人。有人说你们是煤黑子,我说你们是煤亮子。煤炭工人不仅是山西的脊梁,也是国家的脊梁。

  国之脊梁——这是一个产业无上的荣誉。进一步而言,就算产业再不济,再有多少烂摊子,再有多少烂账——国家的“脊梁”怎会被随意抛弃呢?

  此次习李考察,一个去了近年GDP增长排在前列的重庆,一个去了GDP增速急速下滑的山西,其中的反差折射出的意味值得思量。综合各方观点来看,已在去年有坚实铺垫的“供给侧改革”将强力落到地方、落到产业、落到实处去。具体到一片哀嚎的煤炭产业,中央要抓紧时间“救治”煤炭了!

  1 还要遮遮掩掩?

  必须刮骨疗毒动刀子了!

  在产业景气的时候,煤炭产业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显然被回避了,或是遮掩了。但在产业深度下探的时期,从前各种侥幸,或是各种遮掩的问题,都无可阻挡的跳了出来——以极其残酷的姿态跳了出来。

  煤炭到底有多惨?看看煤炭大省山西的困难就知道:根据媒体日前的报道,在山西的119个县当中,有103个县财政困难发不开工资。再者,煤炭工人们到底有多苦?看看他们亮出来的只有一千出头的工资表就知道。

  古人云:“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此次煤炭产业的“病”,显然“已近骨髓”,要治好,一来需要动刀子下猛药,二来需要相当的时日。

  自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等五大任务后,人民日报曾撰文明确指出,“去产能”就是处置“僵尸企业”,而煤炭首当其冲。相关研报显示,“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八大行业。

  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目前266家“僵尸”上市公司中,有197家集中在煤炭、钢铁有色、造纸、纺织、船舶、石化、化工、机械、水泥等行业。

  李克强新年首次考察选择了煤炭大省山西,并进入煤炭生产一线考察,显然有特殊的意味,其向外界传递出强烈信号:中央解决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产能过剩”的决心是极其坚决的。

  在去山西焦煤考察前,李克强总理还在到太原钢铁调研,并表示“好钢要千锤百炼,好产能要优胜劣汰。希望你们用‘不锈’精神和智慧,浴火重生,重振雄风”。

  和钢铁一样,煤炭产业要实现重生,必然也要经历剧烈的阵痛。

  2 这是煤炭产业最坏的时代

  煤炭供给侧改革到底会牵涉多少从业者?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爸爸失业了。”子:“爸爸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的太多了。”

  这个段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产业繁荣与衰败背后的一种悖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最为关心的,无疑是产业调整会给自己或是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矿业界》的一次采访中,联盛集团某煤矿员工破口大骂,欠10个月工资未发——其实这种情况在众多煤矿中非常普遍,众多被拖欠工资的员工有的是无奈——继续等待下去、拿到工资后卷铺盖走人,有的则转行回家养驴、唱歌养家……

  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煤炭产业从业者?此次煤炭供给侧改革将影响多少企业,多少省份?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共有企业法人单位1.9万个,行业从业人员611.3万人。其中,井下人员约304万人(包括采掘一线人员约170.71万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的从业人员最多,约占煤矿从业人员总数的45.7%。煤矿从业人员较多的3个省分别是山西、河南和山东。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前3季度全国90家大型煤企的利润为9.7亿元,同比下降97.7%,而2014年同期的利润是427亿元。数据对比表明:全国90%以上的煤炭企业已经没了利润或已亏损了。而根据《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建议,“十三五”末中国应该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将煤矿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6390家压缩到3000家以内。这意味着一多半的煤炭企业将退出市场。这也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煤炭工人将面临失业或是转岗。

\
\

  此外,煤炭“黄金十年”其实也是其乱象重生的十年。无证开采、超能开采、乱采乱挖、财富弃贫、倒卖矿权、矿权造假、黑煤窑、产能过剩,这些词汇,充斥着中国煤炭产业。

  其影响显然不止于产业本身,也深度改变了区域经济乃至社会生态。其催生了无数亿万富翁,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资源和环境,改变了秩序乃至区域人群的价值观——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煤炭为经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中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中,煤炭资源型城市数量最多,约占整个资源型城市的50%。在当今中国33个省级行政区域中,除上海、香港、澳门外均有煤炭储量,其中21个省区有煤矿城市。然而这些煤炭城市风华不在,和前几年的景象也截然相反。

  可以推断的是,煤炭产业的深度改革,将在未来5年,甚至10年内,深刻影响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黑龙江等资源省市的经济乃至人文生态。

  3 处理煤炭“僵尸企业”?

  必然要多做“得罪人”的事 !

  去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此前,李克强总理曾表示:“对旧动能要下决心淘汰一批,更多地改造、升级一批。要有勇气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

  对此,国家也付诸实践,传闻称国资委正在筹备设立一家全新的公司,用来收购和处理国有矿业资源企业坏账,及其所剥离的不良资产证券化。

  事实上,不论是钢铁还是煤炭,如何对过剩产能动刀子,其实方法基本都是一脉相承。

  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对那些永远也无法复苏的“僵尸企业”,用输血的办法来维持,徒然耗费国家资金,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一些高负债率,或者是资不抵债的企业应该重整,不能让它继续运行下去。但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出于种种考虑,在处置“僵尸企业”上似乎并不积极。

  对于供给侧改革,去年5月25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和二版头条,专访了一个叫“权威人士”的人,后来人民日报再次同样的位置和篇幅,刊登了对于“权威人士”的“独家专访”。此位权威人士的深度解读,完全适用于煤炭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及“去产能化”,其认为:

  1、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特别是眼下一些发愁的企业可能会更愁,甚至关门倒闭,引发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但这种阵痛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新的生命诞生和充满希望的阵痛,是新陈代谢、是凤凰涅槃,这是值得的!

  2、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正如老子所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拿“僵尸企业”来说,是等着这类企业把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拖垮,最后一起死,还是快刀斩乱麻,处置这类企业从而腾出必要的市场资源和空间?显然,必须尽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3、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推进过程中,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结果延误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1998年我们也面临外需低迷、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困境,当时顶住压力,纺织业实行大规模限产压锭,才有了后来经济的强劲增长,才有了今天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4、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在国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刺激国内需求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就相当于准备了两桌饭,就来了一桌客人,使劲吃也吃不完。

  5、“对待‘僵尸企业’,必须斩钉截铁处置,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他们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同时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

  当前,很多大型煤炭企业在推进新一轮企业改革中,解决人员安置问题成为最棘手的“烫手山芋”。如前所述,在现有50亿吨煤炭产能的背后,是约600万人的从业群体,如果淘汰10亿吨产能,就意味着超过100万人下岗。

  当然,国家对这些行业兼并重组或者破产导致的工人失业问题,肯定不会置之不顾。中央多次提出,处置“僵尸企业”,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个别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会出现职工集中下岗和财政支出困难,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实施配套措施,认真拿出因应之策。

  去年底,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资委也对处置煤炭、钢铁等行业僵尸企业给出了具体意见:

  一、加强管理提升一批,拓展营利空间;

  二、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一批,推动产业的转型来使得它能够走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三、通过兼并重组一批,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重组、协同,形成新的活力;

  四、对于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关闭退出。

  4 长路漫漫前途难料

  煤矿工人们如何走下去?

  众所周知,煤炭产业下行,已不仅限于中国。

  据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分析,2015年以来,中国煤炭消费同比下降5.7%,美国煤炭消费下降11%,德国下降3%,英国下降16%,日本下降3%,加拿大下降5%,土耳其下降13%。

  产业有起有落,企业有生有死。事实上,煤炭产业在过往也经历过很惨烈的跌宕。比如,在1998—2001年的煤价低谷期,全国共有5.8万个煤矿被迫关闭,占到当时中小煤矿总数的73%。

  对于产业乃至以百万计的煤炭工人而言,如今的调整是为了未来更健康的发展,如今的寒冷不影响未来的再次繁荣;如今只能忍辱负重了。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雪儿)

上一篇:特高压发展全面启动 浅谈特高压交直流特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推荐

总理下煤矿 中央要对煤炭供给侧改革“动刀子”?

总理下煤矿 中央要对煤炭供给侧改革“动刀子”?

 当中国煤炭行业从“黄金时代”跌入“铁锈时代”,周边一片唱衰之际,国家领导人...[全文]

国内首个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单元在苏州建成

国内首个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单元在苏州建成

​记者12月29日从江苏省苏州市供电公司获悉,该公司以苏州工业园区玲珑湾小区为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