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电力存储的兴起:关系你我

2015-05-26   365电力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过去一年中,一连串有关电力存储技术进步和发展前景的新闻震惊业界,这些新闻分别来自美国能源部(DOE)和特斯拉汽车。...

  过去一年中,一连串有关电力存储技术进步和发展前景的新闻震惊业界,这些新闻分别来自美国能源部(DOE)和特斯拉汽车。2014年4月21日,美国能源部发布“四年能源审查”第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改善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其中特别指出了“能源传输、存储和分配。”同年4月30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艾伦?马斯克宣布了公司的两项新业务:一是能源墙——可以反复充电的家用锂离子电池(容量为10千瓦时或7千瓦时);而是电源组——供电网使用的电池(容量为100千瓦时)。

  以上2个新闻只是去年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规划、市场开发、报告和统计数据中的一小部分。这些充分说明电力存储是电力行业无可争辩的重要事件。美国能源信息署近日表示,过去五年,美国非水电存储容量翻了一番,达到 350兆瓦。绿色技术媒体和电力存储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2014年美国储能市场比上年增长了40%,增加值为62兆瓦,并预测2015年增加值将为220兆瓦。储能市场的增长并不仅限于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预测,到2022年全球可用于电网的储能将达到40GW。

  一、电力存储的好处

  与围绕电价扣减和屋顶太阳能的讨论不同,电力存储很少引起争议。原因显而易见——电力存储为整个电网提供了诸多好处。在布鲁金斯学会已经进行的研究中,来自不同部门的相关各方把存储描述为“零排放能力”、“时间价值”的来源,以及“一个让间歇性资源更有价值的伟大方式。”事实上,电力存储有助于整个电力系统更有效地运行以及为大家提供一些东西:

  1.从大规模输送角度,它可以提供辅助服务,如频率调节;

  2.在发电领域,它有助于整合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供应;

  3.在传输过程中,它可以缓解拥堵;

  4.在分配中,它可以提供峰值容量支持;

  5.在客户端,它可以提供后备电源和储存多余的现场能源发电。

  随着屋顶太阳能的广泛使用,用户对家用太阳能与电力存储的混合计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太阳能城市公司与特拉斯合作提供了一个屋顶太阳能和电池产品包;Sungevity公司与Sonnenbatterie公司也将合作提供太阳能加电池的集成系统。华尔街也意识到到太阳能加电池的市场潜力。2014年5月,巴克莱银行称“我们认为分布式太阳能和住宅级电力存储的成本下降趋势可能会影响现在的市场情况。”2014年8月瑞士银行集团表示:“太阳能系统和电池将成为电力系统的颠覆性技术。”

  二、一个新兴的储能市场

  对于储能的热情已延伸到公用事业领域。在最近的一次实用深度调查中,公用事业公司的高管们被要求选择他们应该投资的三大技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储能技术。原因显而易见:储能的好处在于有助于公用事业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整合客户场所的分布式发电,管理峰值负载等。事实上,正如电力存储协会政策主管凯瑟琳˙汉密尔顿最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主持的有关储能的对话中指出,美国2014年电力存储总容量中,90%在公共事业领域,10%在客户端 (后者大多数在商业部门)。

  推动新兴储能市场发展的是相互关联的政策因素和储能系统(特别是电池)成本的下降。

  首先,在州和联邦层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扶持政策和法规出台。汉密尔顿解释说,关于储能的主要支持政策有:增加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弹性解决需要、电网创新、美国环保署的清洁能源计划(CPP)。关于清洁能源计划,在接下来的15年中,除了降低化石燃料的发电量,需要400亿瓦的峰容量——电力存储为实现以上峰容量将发挥巨大作用。

  主要政策措施的例子,包括加州在A.B. 2514号令的授权下,到2020年政府从三个投资者拥有的公用事业中采购1.3兆瓦电力。此外,夏威夷、纽约和新泽西也积极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755号令号召国际标准化组织允许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专门提供频率调节服务。

  其次,储能系统的成本也在下降。据一项研究估算,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的成本在2007年和2014年间每年下降8%。美国电力研究协会预测,到2022年锂离子电池的价格会是2010年价格的四分之一。

  这些政策和技术趋势正在影响着市场,2014年11月的两大公告足以说明这一点。南加州爱迪生公司(SCE)公布了其采购订单——设计开发资源组合来取代退役的圣奥诺弗雷核电站和几个大型天然气发电站,储能能力达260MW。德州最大的输电和配电公司——昂课公司宣布计划在电力存储方面投资50亿美元以上。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雪儿)

上一篇:德国发展工业4.0机器人欲抢饭碗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