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苏波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解读《中国制造2025》

2015-03-30   365电力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2015年3月2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

  苏波透露,最近马凯副总理到德国访问的时候,与德方达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即中德两国政府在加强工业4.0领域合作已经形成了六点共识:一是建立合作的机制,在中德两国政府间要建立工业4.0的对话机制,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领。二是联合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三是工业4.0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标准的制定,会合作制定一些新的标准。四是加强工业设计领域的合作。五是加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合作。六是大力开展人才交流方面的培训和合作。

  背景介绍:《中国制造2025》简要情况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要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未来十年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和未来三十年实现制造强国梦的奠基性文件。

  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促进制造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引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和加速更迭。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统筹谋划,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经过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全球门类最为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2013年,工程院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课题。在此基础上,2014年工信部牵头,组织50多名院士、100多位专家,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单位,历时一年,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切入点,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始终围绕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布局,提出制造强国建设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的“三步走”战略。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建国一百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的行动纲领。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既突出重点领域、重大工程,体现政府引导,又注重全行业的质量、效益、绿色发展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性谋划和前瞻部署,又注重夯实基础能力。

  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在战略方针和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战略支撑与保障中,注意点和面、重点和一般、制造业本身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的结合与分工,以体现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制造业梯次发展的布局。

  坚持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

  针对制造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统筹考虑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9项主要任务,在制造业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全面推进。

  突出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遴选出对建设制造强国至关重要的10大重点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分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推出重点领域技术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发展。

  通过政府资金引导、整合资源,推动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项重大工程,解决长期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技术,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从体制机制改革、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金融财税政策制定、人才培养、中小微企业服务、对外开放、组织实施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构建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体系,完善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环境,实施持续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工作机制。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雪儿)

上一篇:节能减排能拉动多少电线电缆市场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推荐

新电改很不彻底 离三中全会目标差很远

新电改很不彻底 离三中全会目标差很远

3月26日,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邵秉仁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国企改革没有破题在于整...[全文]

关于召开2015中国电力发展论坛的通知

关于召开2015中国电力发展论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