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高端访谈 > 正文

王迪华:创新发展 致富思源

2011-08-04 16:10:19      365采购网新闻资讯中心
点击:
现任湘潭市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长的王迪华,工作和生活都很忙碌,才从北京参加完思八达培训课程的他,收益颇多,在办公室就和我们侃侃而谈起来。“这些培训是很有意义的,它能帮助企业领导者扩大思维格局,提升境界。帮助我们健康、快乐的获得事业成功,真实、简单、自然的享受生活。爱厂如家,更要爱护自己的员工,做一个有爱的企业家。”

    这片坐落在天易示范区内的整齐划一的厂房,就是王迪华一手打拼出来的,每天从这里的电线电缆销往全国20多个城市。然而在20多年前,出生农村的王迪华最大的愿望确实想通过高考跳出农门。1988年,他高考落榜,随后在青山桥当了两年教师。1990年,王迪华放弃了教师这份职业,与当时的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搭上了线,成为了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湘潭分公司经理。
    
    王迪华的成功之处,在于肯动脑筋,善于思考。上世纪90年代,王迪华抓住农村电器化的契机,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那时候的农村全部靠肩扛手提,靠牛来耕地,农村这个时候需要彻底改变的话,对电器化的需求就很大。农村里面的排水就需要很多的电线电缆,所以我们就看中了这个机遇,认为农村的市场是大有作为的。”不到几年的时间里,王迪华的销售网络几乎遍布农村。正当他踌躇满志的时候,命运之神却向他开起了玩笑。“厂家为了霸占湖南的销售市场,停止给我们供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货源,王迪华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几经思考和挣扎,王迪华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我当时就想自己创业、自己办厂。我们已经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并有了一批干事创业的人员,这个很关键。”2.5亩地,30多个人,2条生产线,1966年,王迪华在老家湘潭县石鼓镇成立了湘潭市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经理,通过聘请技术顾问、向银行贷款等方式,公司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面对国内外电线电缆行业的激励竞争,王迪华非常强调生产技改、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两种生产要素,对从源头上应对激励竞争的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公司及时加大了技改研发力度和人才引入培养力度。在技改研发方面,2010年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用于生产线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如对拉丝绞线生产线、铁路交通用电线电缆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一年内先后成功研发了轨道交通用电缆、高压矿用电缆、低烟无卤耐火阻燃电缆和高压盐湖电缆。生产线技改和产品研发的顺利完成,公司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产品档次大幅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思路决定格局,战略决定成败。王迪华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当今无数企业成败的经验总结与自己发展企业的摸索实践,深谙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对于企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选择的重要意义。湘潭市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是典型的中国家族式企业,即家庭成员入股并适度参与经营管理。在王迪华董事长看来,“不是没有,而是缺少发现,即导致家族企业容易死掉的原因,是缺少对家族式企业管理的实践摸索。”在他的眼中,公司里面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的优点是有机的融合的,只要善于加以管理,就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可以从容应对家族式企业管理,而且还将比一般企业管理得更好。“参加各种高规格的培训,能很好地提升我们境界。”王迪华说,思八达的培训,让他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发展又有了更深的感悟。在公司的未来发展中,王迪华打算打破以往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进行更为规范化的公司运作,进行股份制改造,让公司的高管和职工持股。“这些员工跟了我很多年,我必须让他们能够买得起房子和车子。企业的员工只有对企业有归属感,这个企业的凝聚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做个有爱的企业家,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快。”

    王迪华一直怀揣着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崇高创业理想。多年来他和其他股东一起携手勇担社会责任,努力回馈社会和人民。积极资助2007年冰灾、2008年南方水灾和2010年西南旱灾、玉树地震。在创造就业方面,为肩负建设和谐社会使命,积极吸纳当地农民工就业和大学生就业,2008-2010年累计招聘农民工150人、应往届研究生、本科生及大专毕业学生20余人。

    在以王迪华为首的企业核心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湘潭市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稳步发展,2008年公司总部从湘潭县石鼓镇整体搬迁至湘潭市天易示范区。公司年销售额亦从成立初的百余万元,发展到2010年的3个亿,实现利税600余万元。尤其是近年的发展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公司年销售额增长40%以上,利税额平均增幅达30%。2010年,公司“金驰”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完)

上一篇:王晓东:辽宁锦州将成中国“光伏之都”
下一篇:李明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