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行业分析 > 正文

电改新政激发新机遇 电气设备业转型迫在眉睫

2014-12-12   365电力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电力系统在2002年厂网分开后,通过超常规发展,基本解决了缺电问题,经营管理能力也得以显著提高,国内电力系统尚能较健康地运营。...

  电力系统在2002年厂网分开后,通过超常规发展,基本解决了缺电问题,经营管理能力也得以显著提高,国内电力系统尚能较健康地运营。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电力系统基础较好,另一方面则源于电力行业各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目前,我国电网标准已经开始逐步融入国际标准,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也已经具备比较强的竞争力。但与此同时,电力体系遗留的问题和矛盾在行业高速发展中,不但没有较好解决,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遗留问题主要体现在电价体系的僵化使得发电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能力脆弱,导致周期性缺电与过剩反复出现;发电与输电关系不协调,区域性电荒与窝电并存;输电网与配电网之间不协调,配用电设施落后;我国以相对粗放的方式,建造了世界上最大、但效率相对低下的电力工业体系。

  应该看到,我国电力大多数配套产业都已具备市场化条件,但全系统总体社会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历史遗留的大量多经与集体制企业为电网企业承担了大量的设备生产、科研、劳务等产品,由于并未参与市场公开竞争,加之早期电网财、物权分散,又缺乏监管,造成电网、多经及集体制企业经营不规范,增高了电网建设的成本。

  新挑战不断涌现

  毋庸置疑,高效清洁能源利用是未来的趋势,而要真正以市场化而不是靠部委与政府“批条子”方式提高系统效率,不仅必须有公开、透明的电价体系,还必须有能无歧视地响应参与者需求的电力系统。而电价体系的真正梳理,在现行电网的结构与模式下又很难有实质性的进步。

  随着今后分布式电源接入低压电网,大量的低压电网将变成有源电网,电力流将从传统单向变为双向,过去相对简单的电力调动和电网管理已无法适应需要。

  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或许更多的不用考虑某类资源的何时耗尽那样久远,而是过度对外依存,长期势必造成其价格暴涨而影响国内相关产业的承受力。我国缺少中长期稳固的能源政策,在2002年电改之前,电力能源政策的讨论主要纠结在对电力投入的超前度上。国内电力工业,早期有很长的阶段纠结于弹性系数,到后期形成了“电力需要适度超前”的行业共识。而对于电力在未来中国能源战略中的定位以及电力系统的长期发展模式,国内则缺乏一以贯之的清晰战略和规划。

  国内上一轮电力改革在电力需求放缓的背景下推出,而海外主要国家的改革,也一样在电力需求放缓、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平稳时期的情况下启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能源需求增速进入一个相对平缓期,进行的适当、适度改革的外部条件,也基本具备。

  国外主要改革模式介绍

  全球上一轮电力改革是在全球经济发展到一个时期和经济学思潮大变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二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电力系统以国有垄断经营体制为主,或实施严格监管的私人垄断经营,一体化垄断经营对促进行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电气化的普及,电力及终端能源消费增速趋缓,到8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同时,电力企业长期在垄断体制下经营,普遍效率低下,电力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补贴使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与此同时,西方经济学理论出现变迁,新自由主义逐步取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并从理论上论证传统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的可行性,这对电力行业垂直一体化自然垄断的观点带来了巨大挑战,以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先后开始以引入竞争、打破垄断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改革。在上世纪90年兴起的电力改革大潮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英国、法国、北欧、美国、日本等电力市场。

  以英国电力改革为例,其改革推动较早且较为激进,从早期POOL模式改进为NETA、BNETA模式。POOL模式中所有交易均需通过Pool实现,Pool以电力库购买价格PPP购电,以电力库销售价格PSP售电。由于Pool中的电能价格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交易双方需通过签订金融差价合同CFD或EFA共同承担价格风险。金融差价合同只是买卖双方的事情,合同内容与电力交易中心无关。

  为克服Pool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新的电力市场模式NETA于2000年12月开始运行。设计NETA模式的出发点是降低批发电价,保证即时和长期供电可靠性,促使价格透明,用户真正参与价格的制定过程;促进发电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对环境型发电项目进行投资。

  后期为了缓和供需矛盾,英国电力管理办公室提出了新的改革设想,即对英格兰电力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英国交易输电协议BETTA。该模式的实施始于 2005年4月,其主要优点在于进一步消除垄断,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了英国电力批发市场的竞争程度,促进了苏格兰地区的竞争;市场参与者可与任何地方的其他参与者签订合同,自由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合理配置。

  从英国电力改革的历程来看,电力改革最终打破了垂直垄断,通过“厂网分开、输配分离”促进发电和供售电领域的竞争,并合理控制自然垄断的输电行业的利润率,这也是世界各国电力改革的共同趋势。

  法国电力改革比英国晚,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国电力改革是在欧洲一体化下被动改革的产物。欧盟于1996年和2003年分别就开放电力市场做出规定,确立了欧洲电力市场的法律框架。电力市场也必须实行全面竞争。这样法国电力公司需要调整自己的市场结构,为进入欧盟其他国家能源市场创造条件。

  讨论法国电力的改革,其实就是在讨论EDF集团的改革。EDF集团拥有法国94%的发电装机,100%的输配电业务,集中发电、输电和配电业务于一身。改革后EDF仍然是一体化企业集团,但输电、配电业务以子公司形式独立运营,且受到国家严格监管,EDF与法国政府签订合同,承诺家庭用电电价涨幅不高于通胀率,并承诺逐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同一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智利、巴西等,由于政府投资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政府期望通过改革引入竞争、吸引国内外私有投资进入电力工业,以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雪儿)

上一篇:五大发电集团投资分化 剥离煤炭资产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