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企业视点 > 正文

探寻直流建设专业化管理秘诀

2012-02-15 09:01:50      365采购网新闻资讯中心
点击: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两会”指出,要形成电网建设检修、直流建设等专业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作为直流建设专业化公司,如何发挥其专业化管理功能?

  2月7日,记者来到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寻找一个困扰记者很长时间的问题的答案。记者此前实地采访宁东—山东±660千伏直流工程、青藏联网直流工程时,项目管理人员都曾提到,直流公司的专业化管理让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更有保障。专业化管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完善的安全质量管控体系

  当日14时,我们推开直流公司安全质量部主任办公室的门。2012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年”,以直流工程建设为主的直流公司,无疑需要更加重视工程安全质量。专业化管理下的安全质量工作将如何开展呢?

  主任程更生在办公室中,他的同事正将一份打包好的快餐递到他手上。我们知道,去年一年他只和家人见面17天,今年开始他似乎又不能按时吃午饭了。

  “现在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公司对安全质量工作都非常重视。想一想每天都有很多施工人员在高空中作业,就感觉肩上的压力很大,要做的事情太多。”他笑着将快餐放到一旁,解释说,“不过,在专业化管理体系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

  程更生说,2011年,直流公司建设了多项直流工程,包括宁东—山东±660千伏直流工程、三沪二回直流工程、青藏联网直流工程等,建设换流容量2710万千瓦、线路长度2482千米,安全质量考核指标完成率达到100%。特别是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长2000千米,跨越公路、铁路、河道、220千伏以上线路近400项,相当于每施工5千米就要面临一次跨越,安全质量压力可想而知。但全年工程干下来,没有出现一起人身伤亡事故。

  他回忆说,当时,虽然每天一想到那么多人在空中悬着心里就很紧张,但因为在安全管理方面有着多重保障,所以他心里是有底的。所谓的拥有多重保障的安全管理,其实质是形成一套具有完整流程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立机制—辨识风险—落实责任—进行考核。

  听起来似乎挺简单的。但是,经过程更生的详细解释,才发现其中蕴含很多专业化管理的核心理念。

  程更生解释说,在建立机制环节,直流公司建立了企业+现场作业的二级管控模式。企业层面就是指直流公司本部,这一层面负责对风险进行整体把握,制定纲领性措施以及方案审查;现场作业层面就是指业主项目部,这一层面负责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监管等。

  “安全风险二级管控模式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也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程更生说。

  在辨识风险环节,直流公司会在工程开工前进行调查,事先确定风险点,并采取应对措施。例如,锦苏工程建设中,直流公司就通过详尽调查,在分析近400项跨越的基础上,确定了55项重大风险点,加以重点应对。

  落实责任环节和考核环节容易理解,通过《到岗到位专项管理措施》等规定,他们实现了措施落实和责任到位,使整个链条得以顺利推行下去。

  这一套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已经在实践中发挥出威力。程更生说,在锦苏工程建设前,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在华东区域400多千米线路上,如果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施工,安全风险极大:在此区域,北有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南有±500千伏葛沪直流线路,二者最近处相距仅百米,锦苏线路夹在其中,施工危险很大。因此,在向上工程投运前,他们就对锦苏工程华东段的每一基铁塔进行施工策划和订购。工程建设风险大大降低。

  记者从程更生对安全质量管理的介绍了解到,安全质量工作与专业化管理的关联在于,能形成这样的管理体系,正是因为有专业化管理作基础。如程更生所说,“具备专业化管理经验的部门和团队,才能全面地、从整体高度上把握风险点,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深入理解专业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了解专业化管理,记者又来到直流公司换流站管理部主任办公室。“究竟应如何理解直流公司的专业化管理?”见到换流站管理部主任黄杰时,记者开门见山地问道。

  “如果说得简单一些的话,你可以这样理解它:人才优势、管理优势、经验优势、技术优势的一个结合。”黄杰回答说。

  他表示,自我国开始建设直流工程,大部分项目就由直流公司(以及其前身)负责。因此,全国大多数直流领域的人才都集中在这里,直流建设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也基本集中在这里。

  这些人才、经验带来了什么?黄杰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形成了制度化成果,亦即构建了完整的标准体系。这是实施专业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黄杰在书柜中拿出厚厚一摞书。记者翻看了其中几本,上面写着《换流站工程业主项目部工程建设标准》《线路工程业主项目部工程建设标准》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直流公司的标准化建设成果。

  “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是无法形成这些标准的。”黄杰说,“有了这些标准,每一个人就会知道自己干些什么,干到何种程度。从企业角度说,它规范了管理;从项目经理角度看,它避免了项目经理水平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记者此时明白,有完整的标准体系作支撑,这正是直流公司专业化管理的一大体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第二点,就是有一套可以自我完善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不断去调整、完善已有的管理手段。”黄杰表示。

  据他介绍,在建设每一个直流工程项目时,该公司都会提到这样一套管理方案——一个大纲、两个支撑、六个策划。一个大纲是指建设管理纲要,旨在对工程进行总体管控;两个支撑是指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标准化文件支撑;六个策划是指创优、环保水保等策划。

  但是,在这样一套方案之外,专业化管理经验让他们能够依据现场情况,适时进行改善。

  2011年6月,黄杰来到青藏联网工程拉萨换流站。他将在这里待5个月,以确保工程建设按时完成。现在回忆起来,他发现,这正是“自我完善机制”起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按照原计划,他们只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远程了解拉萨换流站建设情况即可,建设现场也按部就班地执行着月度风险评估、周例会等制度。但临近5月时,他们发现,在青藏联网工程建设工期提前的情况下,原来的计划似乎不太适用了。

  因此,他们决定靠前指挥。黄杰来到拉萨后,此前一直使用的周例会制度被改进为日协调制。这意味着,建设、施工、电气安装等单位的负责人,由原来每周聚在一起协商一次,变为每天聚集进行协商。

  在正常情况下,这必然是对人员时间的浪费。但在当时,由于参建单位多、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这反而成为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现在看来,日协调可以说是当时现场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机制。”黄杰评价说。

  而在日协调外,他们又建立了另一个配合制度——日碰头会制。原来,他们发现,有时候在日协调会上确定的工作内容,第二天又会发生变化。因此,日碰头会的主题就是针对“落实变样”的问题,在早上开工前再次确认各单位当天的工作内容。每次碰头不到10分钟,工作交叉的问题却迎刃而解。

  “有时候,我们回过头看这些改进的措施,一个小的方法、手段就能使工程建设走上正常轨道。这几乎成为一种自觉的管理意识了。”黄杰说,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专业化管理的一种体现。

  事实上,这种“灵活性改进”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了人性化措施,恰与制度化措施对应。据黄杰回忆,他们坚持“施工单位不离现场,自己就不离现场”,即便是到了半夜;坚持“不能落下一个员工”,努力确保各单位进度相差不多。这些管理手段,让施工单位与项目管理人员消除了隔阂,即便每个单位都有成本计算考虑,也会尽最大可能满足管理单位要求。

  黄杰说:“大家融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在工程建设中攻无不克。”专业化管理带来的制度硬约束+人性软管理,让各单位“融合”的目标不再遥远。

上一篇:搭建人才培养新舞台
下一篇:创新管理求实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