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高端访谈 > 正文

老兵十年磨一剑 新歌唱响在一线——安徽电建二公司汽机专业技能专家王继明

2011-08-24 13:51:07      365采购网新闻资讯中心
点击: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他是一名退伍多年的老兵,但他却从未忘记自己当兵的历史,在安徽电建二公司汽机专业这个平台上,他数十年浸营基层,认真工作,成功的从一名军人转型成为一名合格的技能专家、汽机项目分公司经理,他负责施工的平圩电厂、凤台电厂、铜陵电厂机组,轴系振动连创国内最好水平,被业主方誉为放心的专业领头人;他负责施工的凤台机组,获得鲁班奖、国优金奖;但他却是一个低调的人,荣誉面前,他总是说:还是把它让给一线的职工更合适。就这样一让,数十年过去了。

十年里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从87年退伍进入汽机专业当一名普通的本体施工员,到班长、工段长、项目分公司副经理、经理、高级技师一路走来,他总是不显山不露水,踏踏实实的默默工作着,但他的业务水平却飞速上升,只要有他在现场,就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2011年在解决铜陵百万机组漏氢问题时,又再次证明了他的工作实力。

3月14日,当汽机负荷带到50万,氢气压力升到5公斤时,漏氢量严重超标,按24小时漏氢量为400千帕计算,超了近50倍,现场就好像有一根管子在排氢。在紧急专题会上,上海电机厂密封油专家认为,这个情况有三种原因:一、瓦装反了;二、密封瓦因油质瓦和轴颈磨损;三、密封瓦安装间隙不对。应该停机后检查发电机汽励端密封瓦。

一场“查漏氢、保质量、抢发电”的紧急会议在汽机平台召开,王继明和项目部工程部主任冯文学、本体班长王雪飞一夜未眠,共同探讨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本体也分两班倒,王继明24小时蹲守,哪些地方可能会漏他都亲自带人查一遍,困了就歪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累了,他就拿着图纸仔细核对,经过多次测量和系统复查、计算,在通过对系统图全面分析,多次现场复查、测量和与沟通后,他们一直认为:“3000转,5公斤大量漏氢,那肯定是油压封不住氢,引压管标高有误差。”

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制造厂专家的一致反对,他们说:“调节阀是按流量分配压力,我们已考虑过这个误差,没问题。”一场激烈的争辩进行下来,最终,项目部总经理朱品德决定低调对待,以事实来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19日,所有的专用工具准备就绪,20日停盘车,开始检查,设备完好无损,经检查是引压管标高误差10米所致。很多领导和专家都看在眼里,这时 EPC康总就对制造厂的专家说:“这种情况下,还要继续检查瓦吗?”此时,制造厂专家方才承认是引压管有问题,并否定了原来分析的三个原因。事实最终验证了安徽电建二公司的技术实力!

当天晚上。王继明带领本体职工连夜把引压管改在14米标高上的一根管子上。完美的解决了3000转后漏氢超标的技术难题。最后得到了EPC总经理的直接嘉奖。

创优原则让他成为业主眼中的红人

在电力建设行业,大家习惯地把汽轮机比喻为电厂的“心脏”,汽轮机安装一直是电站工程的核心技术,质量标准高、工艺要求严、技术难度大。如何给电站一颗更强壮的心,使它日夜跳动不息,让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地注入城市跳动的脉搏,实现公司提出的“样板引路、一次成优”质量管理目标正是王继明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他经常说:“干工作就是要拼”。在安徽省首台百万机组铜陵电厂安装过程中,发电机定子2010年8月初就到达了码头,可是由于长江水位暴涨,浮吊无法到达铜陵卸船,耽误定子吊装节点工期十几天,工期严重不足。王继明带领党员突击队,不辱使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号称皖江“第一机”的重约445吨的发电机定子顺利“安家”,既展示了公司超强的安装实力与精湛的技术水平,也赢得的业主的一致赞誉。

他带队安装的凤台电厂一号机组,不仅顺利完成了168小时试运行,而且创造了包括轴振、真空等重要指标在内的汽轮机多项质量指标的全国同类型机组之最。为此,在凤台电厂二号机需要检修时,业主方指名要求他去参加检修,最终#2机大修后,不仅顺利带负荷到60万千瓦,而且汽轮发电机组7号瓦震动由原来的117微米降为45微米,还一直稳定运行了一百余天。

妻子孩子眼中“大忙人”

“我和他结婚20年了,每年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个月,20年来一直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不过我也都习惯了,当时孩子出生才2个月,他就到马来西亚了,一去就是两年,等他回来时,孩子见到他和陌生人一样。”

“都说电建工人的妻子不好当,可谁能想到会这么难。”

在采访王继明妻子生芳时,她几度哽咽。

2003年,当时正值盛夏,太阳象火球一样烘烤着大地,公司派他到鸭溪电厂,已经有大半年没有回家的他接到家里的电话,妻子哭着跟他倾诉说:我实在支撑不下去了,父亲脑血栓复发,在医院紧急抢救,偏巧孩子又连续十几天高烧不退,全身都在不停的抽搐,我又要抱着孩子,又要守护父亲,这日子可怎么过呀!电话里他却嘶哑着嗓音愧疚地说:工地现在是非常时期,为了赶工期,大家都顶着30多度的高温作业,你到工地不也看到过的吗,那被汗水浸透了的衣裳穿在身上是什么滋味,你还说那些层叠的汗渍印在衣服上,象不规则的地图。你看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此时此刻,我哪能走开呢。

在电话里,他一边安慰妻子,一边教她该怎么做。电话这边妻子泪流满面,但想着他满身的油污,满脸的疲惫,他的辛苦、他的劳累,又有谁去体谅呢?想到这些,善良的妻子就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守护着父亲、背着孩子在区人民医院治病。当工程度过高峰期,他回来时,父亲和女儿病都好了许多。看着他晒得又黑又瘦的脸,妻子把委屈话都咽回了肚子里。

他的妻子是一名教师,工作也很忙,每次回家王继明都会帮妻子买菜做饭,他常说:“我在家的日子很短暂,帮不了家里多少忙,希望你理解、支持我的工作。”

采访结束时,这个可爱的妻子说:每次想起他说的这些话,我就是再苦再累,感觉也都值了。

这就是王继明,一名退伍多年的老兵,用青春在电建工地上谱写的一首首新歌,而他面对荣誉,呵呵一笑,转身离去的背影,也在我的眼中渐渐地清晰,人字梯一般地,耸立在工地宽阔的剪影里了。

 

上一篇:永葆鲜红底色 书写无悔人生——记江苏丹阳市公司皇塘供电所先进党员陈志光
下一篇:李高志: 以业绩体现 创先争优实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