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高端访谈 > 正文

关注国际标准化成果 着眼未来 科学发展

2011-07-25 17:29:34      365采购网新闻资讯中心
点击:

关注国际标准化成果 着眼未来 科学发展
——专访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陈波秘书长  

2010年是电能表制造业格局骤变的一年,国家电网公司悄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实施用电采集设备的统一招标、发布实施智能电表国网公司企业系列标准等。凡此种种,猝不及防,打破了电能表制造业原有市场格局,对多数企业来说可谓挑战大于机遇。与此同时,撞入人们视线的众多词汇,如,智能电网、智能用电、物联网、“十二五”计划等等,又使众多企业决策者们洞察到了无限的商机。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近乎跳跃式发展的行业环境下,同样给标准化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一如既往地、紧密贴近发展需求、持续地通过标准化手段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带着诸多的问题,我们将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陈波秘书长请到了TC104(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站的采访间。

陈波,现任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副所长,主管行业标准化工作;分管国家电工仪器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1997年接任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2003年又接任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5技术委员会(IEC/TC85——电工及电磁测量设备技术委员会)秘书一职。多年来,一直从事我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标准化工作;多次策划组织本行业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修订等相关活动。他逐字逐句地完成了第一套静止式电能表国际标准的翻译工作,并组织讨论、审查将其转化为我国标准;在他的努力下又实现了我国承担国际标准化(IEC)技术机构零的突破,受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度重视;经常参与组织本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工作组会议,同时鼓励和引导国内企业跟踪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中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带来了具有前瞻性的“国际风”。

陈秘书长连续参加了三次国际标准化活动,在见面之前他刚刚回国,略带疲惫的他又在为单位的业务而忙碌着。但是,还是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谈吐间严谨、深沉,充满激情。

【记者】 在过去几年中,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标委会)秘书处为全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制定、修订、宣贯相关标准百余项。您能说一下,委员会对标准立项及制定的的工作原则是什么吗?

【陈秘书长】“科学发展、国际接轨,提升标准化工作有效性”是本届标委会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相关标准的立项及制修订方面,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适时提出新的标准立项。同时,特别注重对现行标准的适应性评价,及时启动修订计划;二、尽可能的深入研究、转化相关国际标准,实现与国际接轨。

当然,在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形式上,我们还一贯坚持开放透明,鼓励所有利益相关方的代表和业内专家参与标准制定活动。一方面,使标准真正成为反映行业技术进步的成果,凝聚专家智慧;另一方面,尽力做到使标准成为协商一致、共同遵循的产物。

【记者】你为什么特别强调要投入精力去认真研究并转化国际标准呢,您作为TC秘书长,能否详谈一下,这样做的必要性?

【陈秘书长】IEC组织发起于欧洲,成立于1906年(我国在1957年加入IEC,是IEC中大部分技术委员会的P成员),其系统的工作程序和制度经过了100多年的不断完善。其中蕴含着对标准化科学、深刻的理解,也必然映射出其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高水平和科技成果的积累。IEC标准的制定从立项、成立工作组、制定/起草过程、送审、批准直至发布的全过程都有严格、科学和规范的程序,并且每个阶段的活动都是面向所有成员国完全公开透明的。IEC鼓励,甚至呼吁所有成员国派员积极地、深度地参与其中,发表意见。实际上,每一项标准都吸引着国际上涉及领域的各国专家或代表积极参与。每一项标准中都蕴含着国际层面专家的智慧、成熟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华。深入参与其中,抑或是认真研读其标准,都会有多方面的收获。例如,结合目的的标准化对象的科学选定或限定;技术要素的选定及其限定程度或量化性能的取值范围所应遵循的(如:自由度、开放性、互操作性等标准化)原则;所有技术要素及其对应的检验方法都经过严格、反复的科学验证或来自于成熟的研究成果。所谓标准化水平或评价一项产品标准的先进性,是通过对上述原则的科学合理地把握而体现出来的,它是从事标准制定工作者应追求的工作标准和最高境界。决不能理解为指标规定的越高或更严格,标准水平就高。

业内人士都不能否认,我国对电子式电能表产品及其技术的掌握离不开我们1996年对国际标准IEC61036《1和2级静止式电能表》的转化。电能表行业有今天的技术进步和逐渐成熟的发展,完全原自于对一系列国际标准的转化。

实际上,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有许多新兴产业、新技术、新概念,如互联网、智能电网、物联网、智能用电等,包括我们现在对电能表产品性能的许多技术要求,基本上是欧洲人或美国人先提出来的。这或许是其社会的技术、经济发展及进步到了一定阶段或完成了一定积累所做出的必然选择。相应地,针对各专业领域及其产品构建起来的标准体系或制定的各项技术标准都必然蕴含着其成功经验的积累和科学的总结。而我们基本上是处在效仿、跟进或跳跃式跟从的发展模式。那就应该踏踏实实地跟、认认真真地学。有一种理解,我认为很有道理。即,经过认真研究、学习、并转化一项先进的国际标准,就好比获得了一项免费的技术转让。省时、省钱、省力、科学。
【记者】我听说,国内有部分专家认为IEC标准更适用于欧州国家。您对此是如何认识的?

【陈秘书长】是的,我也听到了一些这样的声音。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IEC标准有陷阱,代表的是欧洲利益,担心采用后受欧洲人的牵制。

实际上,这是部分人的一种严重误解,反映出他们对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不了解,也暴露出其对IEC标准没有深入研究。我作为IEC/TC85的秘书非常清楚IEC标准的制定流程,我上面也重点说明了一项国际标准的形成过程。各成员国及其专家代表都有对一项制定过程中的国际标准充分的发表意见的话语权。所有的意见或建议都会被工作组成员尊重并认真处理。IEC技术导则中规定,在投票阶段,有2/3以上成员国投票赞同,就可以通过某项标准。但是,同时也建议要尽可能处理好反对意见(票)。基本上,IEC的大部分标准都是在没有反对意见的情况下通过的。

概括地说,IEC的许多标准,如各技术领域的基础性标准,由其形成过程就决定了其突出的科学属性。不分国界,更没有民族倾向。因此,其迟早会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

当然,有些时候,你确实会发现IEC标准里更多的反映了欧州的需求和技术经济利益。似乎IEC标准被欧洲国家控制了,给我们出口造成一定的技术壁垒。问题出在我们自己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标准——国际市场规则的制定活动中去。是我们不积极主动造成的。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规则的深度不够,在国际市场中技术经济利益的获取就难体现。当然,也可能中国企业没有进入真正意义的国际市场,所以没能体会到通过参与规则制定而可能带来的利益。实际上,语言并不是主要障碍。

我个人认为,我国电工仪表行业的技术能力虽然很强,但是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能力还受到对标准化原理系统性理解和方法掌握缺失的限制。懂技术、懂产品、又懂标准的“三懂”人才极少。

【记者】既然您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危机,那么标委会秘书处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呢?针对这些问题,您是否能为企业提些建议?

【陈秘书长】在如何开展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我们回顾过去的走过的历程,充分考虑本行业目前的现状和认识水平,以及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初步规划了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四步走的战略路线。在走过了“等同等效、学习跟进”阶段,现已启动“积极参与、跟踪研究”的工作模式。在此阶段,我们力求全跟踪、全参与、有作为的工作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期望“实质参与、融为一体”,直至实现“自主标准、导向国际”的目标。

目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国际标准立项伊始便组织成立国内专家组跟踪研究、跟踪参与,不失时机地提出代表本国/行业技术经济利益的意见或建议。也为顺利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打基础、做准备。

截至目前,在秘书处的组织下,针对IEC/TC13(电能测量、费率和负荷控制设备技术委员会)和TC85(电工和电磁测量设备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的9项国际标准成立了对应的跟踪研究专家组,与国际标准制定进程同步开展工作。在秘书处的引导下,推荐了16名专家直接参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组工作。其中涉及“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电能表安全”、“电工测量变送器”、“电能表校验装置”、“低压配电系统状态监测设备”、“0.5S、1.0S静止式无功电能表”、“电能表可靠性”等国际标准的制定。

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存在其特殊性,大部分厂商更关注于国内市场,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中去。实际上,国内部分骨干企业,如杭州海兴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市场做得很好,他们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他们认识到了,能够深入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性和其中的利益。

我曾向某些企业高层管理者建议,将参与国家或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纳入到企业内部的年度计划中去,对派出人员的参与效果要有内部考核、有评价。力求去体会,并挖掘出通过参与各层面标准化活动对本企业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升,特别是对企业市场开发战略的制定给予的贡献。威胜集团公司、华立仪表公司和正泰仪表公司采纳了我的建议,已经开始有计划地规范化管理。

实际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理解程度、依赖程度、有目的的利用能力差别很大。我理解,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标准化的利用也有一个从初级、中级再到高级的提升过程。一般地,初级通常是利用标准化工具规范管理,生产满足标准要求的产品;进入中级时,企业将有目的地利用标准化手段努力提高产品构成的标准化系数,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追求最佳的性价比;进入高级阶段,参与各层面的标准化活动——技术及贸易规则制定活动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响或主导标准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欧洲标准化专家早已开始专题研究标准化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企业参与各层面标准化活动所获得的利益也有定性的评价方法和定量的计算模型。

【记者】据了解,目前标委会秘书处正在组织AMI国家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其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秘书长】AMI是实现智能用电的核心,是智能电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我们根据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标准委的智能电网标准化总体工作推进计划,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几大电网公司智能用电发展与建设规划等诸多驱动而立项开展的国家标准制定项目。项目包括国家标准体系构建和一系列技术标准制定。总体工作目标是为建设面向未来的、开放的、与国际接轨的中国AMI系统提供方向性引导和标准化支撑。

这个体系相对庞大,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业务,需要组建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本专项工作的领导小组已经成立,由来自生产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内蒙电力公司、质检机构和研究院所的二十多名代表组成。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已于2010年7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标准对象的选定、讨论了AMI的定义、初步确定了标准体系构建及其标准制定原则和标准的适用范围、明确了本体系与智能电网国家标准体系的关系,会议还形成了其他若干共识,对下一步工作计划也做了具体安排。会议纪要中都有详细交待。

按照工作计划,现在已经完成了各专项技术工作组成员的召集工作。已经有一百多人次申请参与。接下来,要结合系统构架特点从标准化的角度作出科学合理地业务分解、划分对应的专项小组、指定组长单位和负责人、定义或限定各小组的标准化工作对象及业务范围、建立既有独立又有合作的/协调的工作机制。

过程中,我们将在现有标准体系基础上,重视对已有标准化成果的利用或修订;重视借鉴和引用IEC和国际上相关标准化组织或联盟的标准化成果。
【记者】目前我国在电能计量方面已经出台了很多国家标准,这与国家电网公司新近推出的智能电能表企业标准系列的关系如何?

【陈秘书长】国网公司的企业标准能够在短短六个月内完成,应该说是很快的。这不能否认有完善、成熟的国家标准体系做支撑。它的大多内容和主要的技术要素引用了国家标准的规定,同时结合国网公司企业内部需求给予了更严格、更具体、可操作的规定,也作了适当补充。如:对电能表的显示、外观结构、材料及部分工艺给予了具体规定。特别是,其中的两项型式规范标准,进一步统一了外形及安装尺寸,这是一项很有历史意义的标准化成果。尽管本标委会也曾组织过由国网公司派员参与并主笔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组,且于2007年完成并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Z21192-2007《电能表外形和安装尺寸》。但是,作为国家层面的标准,不可能象企业标准那样给予严格限定。我注意到,企业标准参考了这项国家标准。

我们标委会在“电能测量、费率和负荷控制设备”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上经过近20年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整与构建,现已形成完整、科学、全覆盖的9层结构。其中每一层的技术及产品标准一直在持续地完善、补充、修订中。这套系列标准对行业的健康、良性、有秩序的发展一直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支撑作用。其中的大部分标准是在对国际标准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转化的,而部分标准,如多功能电能表特殊要求、多费率电能表特殊要求和预付费售电系统国家标准是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

我国标准化法规定,有国家标准的不制定行业标准,同时,鼓励各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所以说,国网公司的企业标准符合国家的标准化政策,要素具体、内容很详细。

然而,我个人认为,涉及产品的设计或制造标准应该由制造业为主来制定更合适。因为制造业才真正懂产品的结构及设计,特别是产品性价比的科学合理的分配。而用户端可提出需求、参与制定或制定订货及验收技术条件。据我多年观察,IEC的产品标准基本上是由制造商的专家代表负责起草的,并有效地引领着国际电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本标委会一贯的做法是,组织由产、学、研、用户等方面专家和代表共同参与的起草工作组开展标准制定活动。其中特别重视用户方面的代表性以及他们的需求意见和建议。

【记者】本届标委会及标委会秘书处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陈秘书长】2008年换届以来,我们转变了工作思路,首次提出未来五年的工作规划、重点任务。即,对本届工作有一个整体的构想,结合规划目标有计划地逐步/逐年开展。

第四届标委会的标准化工作在结合过去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将着力做好9个方面的工作。同时,还提出了13项重点工作项目。其详细内容可以参见我去年做的标委会《工作总结》。

秘书处的工作要讲求科学、高效、务实。要对每项标准引入全过程管理的思想,把它当成产品,严控流程。从立项——标准制定(设计与制造)——发布与标准宣贯(销售)——有效性调查(市场接受度调查)——修订(持续改进),形成良性循环。使标准贴近市场需求,为行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秘书处实行项目负责制,每一个项目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保证有专人全程跟踪管理,一定要做好一个技术性组织的秘书工作。

为了持续完善标委会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的规范和程序,以期保证标委会工作科学、有序、高效运作。秘书处总结过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模式,考虑新一届标委会业务发展的需要,已经组织完成了对《章程》和《秘书处工作细则》的修订。同时,编制了《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程序》、《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程序》、《标准宣贯管理规定》等工作指导性文件。

【记者】是否能够介绍一下即将召开的“2011电能质量技术与标准国际研讨会”的情况。

【陈秘书长】按照IEC/TC85的工作计划,我(作为TC85的秘书)与主席(法国施奈德公司专家)在2010年末商定,于2011年3月21-25日在中国西安召开IEC/TC85/WG20(供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和IEC/SC77A/WG9(电能质量测量方法)国际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本次活动纯粹是一次标准起草工作组的工作会议,届时将有来自英、美、德、法等国的资深专家参会。

IEC组织要求,各TC秘书处应放弃其着眼于国家的观点,从纯粹的国际立场出发办事情。我个人要求自己在任期内完成两个使命:一、为国际标准化工作做好秘书的本职工作,公正地履行职责;二、合理地利用这个条件,引导更多的中国专家步入到国际标准化舞台中去,发挥作用,获得利益。

为此,秘书处计划利用这个机会,同期举办电能质量相关技术与标准的国际研讨会议。会上,国际和国内的演讲报告很有限,更多的时间留给大家互相深入交流和研讨。届时,我们尽量提供同声翻译,以保证交流效果。希望有兴趣的专业人员积极地、有充分准备地参与。

【记者】采访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陈波秘书长对他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他的努力、他的担忧、他对行业企业的期望都让我们深受感动。希望这段访谈能够给业内带来启发,能有更多的企业重视标准化工作,从战略的视角出发,重视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最大限度地争取在国际市场中的技术和经济利益。陈秘书长的许多带有前瞻性的观点,于今天为现实利益奔跑的人或许无用,但对行业未来的科学、规范、有序发展定有价值。

【记者】感谢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为我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做出的贡献,感谢陈波秘书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上一篇:投身国际液晶产业 追求梦想
下一篇:王思彤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