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企业视点 > 正文

构建全国性骨干电网势在必行

2012-07-23 15:59:38      365采购网新闻资讯中心
点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积累,并于近年来开始暴露和凸显。随着能源电力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煤、电、油、气、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生态和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同时,以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为标志的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不断孕育发展,能源电力发展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因此,现阶段提出的“电力为中心”,其内涵和意义已迥然不同。

  我国能源资源与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特点决定大规模的煤、水、风、太阳能跨区配置格局,构建全国性骨干电网势在必行。

  输煤输电并举是未来我国煤炭资源配置的战略选择。随着国家五大综合能源基地的建设,跨区输电通道承载的能源输送比重将逐步加大,将成为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未来我国煤炭新增产量将主要分布在内蒙、山西、陕西、宁夏、新疆等地区,煤炭生产重心逐步西移、北移,生产消费不平衡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东部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环保压力大、电煤供应安全保障程度较低,已不再适宜继续大规模新增煤电、大范围运输电煤。与输煤相比,加快发展跨区输电,经济性好(跨区输电到达受端电网的落地电价比受端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低0.05元/千瓦时以上)、全环节能源利用效率高,有利于缓解电煤运输压力和东部地区环保压力。未来我国煤电布局应逐步向西部北部资源富集地区倾斜,通过输电实现煤炭资源的经济高效配置,晋陕蒙宁新等省区的新增煤电装机可以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重点是建设煤电一体化大型煤电基地、加快跨区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构建新型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应作为我国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模式,客观上需要构建全国性骨干电网,确保实现开发目标和资源高效配置。未来的资源及建设条件,决定了我国水电、风电及太阳能发电建设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模式。我国待开发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占剩余技术可开发量的 80%以上。风电、太阳能资源主要在“三北”地区,这些地区煤炭资源也很富集,可以形成多能互补,集中开发占用资源少,经济指标较好。清洁能源的集中开发,必须解决本地消纳不足的难题,电网的跨区输送配置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

  2020年之前,全国新增水电装机 1.5亿千瓦,其中 80%集中在西南地区,2020年西南水电外送规模将达到 8000万千瓦以上。到 2020年,“三北”地区 6个大型风电基地开发规模超过 1亿千瓦,跨区输送消纳规模应在 70%以上。为解决风电出力不稳定问题,内蒙、新疆、甘肃风电基地可以和煤电基地协调开发、联合输送,主要采用“网对网”送电的方式,输送到华中、华东和华南负荷中心。综合分析表明,基于国家的政策激励,经济上有竞争力,运行灵活,安全性高。

  近年来,风电分散开发力度很大,电网企业为接纳风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欧洲的经验看,风电的开发规模既取决于电源结构、调峰能力、跨区域跨国输电强度和平衡调节等技术手段,又依赖财政补贴、价格差异、配额等激励政策。从发展的视角看,现阶段出现的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

  未来相当长时期,我国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将逐步向山西、鄂尔多斯、蒙东、西南和新疆等大型能源基地转移,而能源需求中心在中东部地区的状况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实现能源电力的科学发展,关键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部署,以加快建设国家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为契机,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构建全国性的骨干电网,为更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础平台,这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适应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未来我国能源与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张运洲 作者系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院长)


上一篇:“新电改”起步元年
下一篇:中兴通讯助力辽宁电力实现配网自动化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