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高端访谈 > 正文

访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

2022-03-11   365电力采购网新闻中心
 点击:
导读:访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输配电设备行业必须实施创新驱......
访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输配电设备行业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我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科研创新,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避免低价恶性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您带来了哪些与能源电力装备领域相关的提案?

 

胡德兆:今年全国两会,我带来了4份提案,其中与能源电力装备领域相关的提案有2项,分别是《关于鼓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关于推进数字电网,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提案》。

 

据调研显示,很多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面临诸多问题,如资金投入大、融资困难、国产工业软件水平低、数字化运行资源覆盖率低以及数字化门槛高等问题。而通过产业集群和工业互联可以有效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基础设施、装备和作业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因此,我认为,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应鼓励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电网是承载新型电力系统的最佳形态。数字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电网技术、业务、生态融合构建的新型能源生态系统。当前,数字电网的建设还缺乏相应的规划和标准,现有电力系统理论和成熟技术不足以支撑数字电网建设要求,需要持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数字基础设施还不足以支撑数字电网,还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

 

 

记者:输配电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是行业所趋,您认为输配电设备智能化的难点在哪?未来的配电设备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和优势?需要哪些政策性的扶持?

 

胡德兆:输配电设备智能化的难点在于传统制造设备企业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双碳”目标下,输配电设备将向标准化、环保型、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对高技术含量、高品质输配电设备不断增长的需求。 

 

未来,输配电设备主要的功能和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化、模块化,组合灵活,维护简捷;二是智能化,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环保友好型,达到零碳排放,助力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四是高速开断、快速保护,提升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五是适合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特征。

 

当前,我国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负担重、成本高、转型难、人才缺等难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轻装快跑”,希望国家在以下方面给予政策性扶持:一是对科研投入较大的企业和项目,纳入重点减税范围,实现企业良性发展;二是在科研及技改投入上,继续加大减税力度;三是进一步减轻中小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税费负担;四是进一步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

 

 

中能传媒: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设备企业应如何向数字化转型?需要哪些政策性扶持?

 

胡德兆: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实际上很多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资金、技术及人才三大瓶颈。

 

我认为,设备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强化智能制造,扶持国产工业软件。加快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建设工业软件攻关基地,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门槛,使其能转得起、转得动、转得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国产工业软件水平,避免“卡脖子”。

 

二是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议国家继续设立工业互联网建设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推动行业、产业园数字化转型。以制造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为主导,重点加快自主可控的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深化数字技术在生产、运营、管理和营销等诸多环节的应用,实现企业以及产业层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三是加速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网络升级,加强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同时做好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

 

四是重视数字化专业人才供给。重视并开展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设立并培育新职业工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实施“千万级”数字化产业工人培训工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一批制造业数字化产业人才实训基地。聚焦未来数字化发展方向,培育建设相关的优势学科和专业,鼓励通过产教融合型企业、产业就业培训基地等方式,培育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罗兰)

上一篇:坚决扛牢电网责任 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辛保安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推荐

朱水良-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朱水良-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朱水良-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水良同志主要业绩  朱水良,...[全文]

国网经研院马为民:海上风电柔性直流示范项目及经济性分析

国网经研院马为民:海上风电柔性直流示范项目及经济性分析

国网经研院马为民:海上风电柔性直流示范项目及经济性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全文]